笔锋教育

试析武德政争与刘文静之死

来源:笔锋教育作者:论文代写网址:http://www.ibefront.com浏览数:9948 
摘要

刘文静诛杀是初唐政治格局中的重要事件。由于史官对武德历史的刻意篡改, 旧史对刘文静死因的的记载非常简要不明确。刘文静作为太宗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死是李世民集团和李建成集团斗争公开化的标志,之后发生的重大事件如玄武门之变等,均与此事有密切关联。武德党争自刘文静被杀始,直到贞观三年裴寂被罢而卒结束。两个派系的斗争只是为了所占队伍不同,没有本质区别。

【关键词】刘文静 初唐 裴寂 太宗集团 政争

On the Death of Liu Wenjing and the Power Struggle in the Beginning Years of Tang Dynasty


Abstract
The death of Liu Wenjing was a vital event in the early history of Tang dynasty .Because the history was rewritten by later historians on purpose, the truth of the event became obscure. Liu was a key person in Li Shimin's circle, and this event marked the open conflict between Li Shimin and Li Jiancheng .Subsequent events such as Xuanwu Gate Incident,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his death .The open power struggle between Li Shimin and Li Jiancheng started with the killing of Liu Wenjing and ended with the banishment and death of Pei Ji. Both sides aimed at the crown, an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Key Words】Liu Wenjing, Beginning Years of Tang Dynasty, Pei Ji, Emperor Li Shimin Group, Power Struggle.

一、背景

   刘文静是唐朝宰相,重要的开国功臣,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都有本传。据《旧唐书·刘文静传》、《新唐书·刘文静传》及《高祖纪》、《太宗纪》记载:隋朝默念天下大乱,李渊密谋,起兵,时任晋阳令刘文静联络晋阳宫副监裴寂,与李世民等人参与起兵,“定非常之谋”。起兵之后,刘文建代表李渊出使突厥,相约与之联合。刘文静从突厥处使归来以后,就和李世民一道参与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战役。正因为此,唐朝建国后被封为鲁国公,“陕东道行台仆射,从秦王镇长春宫”。刘文静自认为才干能力在裴寂之上,又屡立军功,但地位却远不如一同起事征战的裴寂,因此有不平之意。之后每次在朝议事,一定和裴寂持相反的立场,这使得两人之间的隔阂日深。之后一次刘文静与弟弟刘文起喝酒,酣醉后失言:“必当斩裴寂耳!”此时刘文起因为家中出现所谓的妖气,在夜间披发衔刀召巫做法,驱恶灵除妖孽。此事被刘文静一个失宠的小妾告发,刘文静兄弟为此下狱,经过裴寂和萧瑀一番激烈的审讯及争论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刘文静奉旨杀死,时年五十二岁。【1】

   关于刘文静的死,主流史书几笔带过,记载得多有抵牾,异常简略,加之唐太宗追复刘文静官爵,死因费解。陈寅恪先生对刘文静死因做了最早的研究【2】,但给出的解释并没有引起必要注意。这导致现在的读者对此问题理解,仅仅停留在顺着两唐书所暗指的逻辑,将刘文静之死归因于他过重的名利心以及裴寂对刘文静的报复陷害上。【3】文本通过对史料的考察研究,认为这只是刘文静之死的表象,史臣修改史书后给读者造成了错觉。吴浩先生则认为刘文静的死是玄武门之变的先兆【4】,这非常开创性有见地的观点,但吴浩先生并没有展开论述这一点。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现有文献以及新出碑石资料,围绕刘文静的死及武德政争的相关问题做了一系列的考证及探讨,试图分析揭示刘文静被杀这一事件的本质:这不仅是裴刘两个个体之间的私人恩怨,更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两大集团之间的派系斗争,刘文静是初唐武德政争的牺牲品,是党争的关键环节以及代表事件,最终深远地影响了整个初唐的政治格局。


二、刘文静被杀的主谋

隋朝末年,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刘文静和裴寂共同参与晋阳起兵从筹谋到最终起事的全过程,这一段在史书上被称为“定非常之谋”。但在这一段历史中,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从义宁元年(公元617年)或者大业末年一直到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这短短二三年时间,天下尚未完全平定首谋功臣却被杀。谁有这个动机且有这么大的力量诛杀刘文静呢?旧史中以一句“卒用寂言”“竟听其言”归咎于裴寂,这显然没有触及到这件事的本质。关于刘文静的死因,后代研究这已有怀疑,《通鉴考异》中就说道:“高祖实录、唐书、唐历等皆以文静之死由于裴寂。今据实录,裴寂此年六月(武德二年)为晋州道行军总管,讨刘武周,此年六月丁丑,为宋金刚败于介州,去文静死才七日,此时不当在京师。实录曰:高祖低回者久之。盖寂未行时,先有此言,高祖未忍杀,至是乃决意耳。” 【5】这段司马光的考异实在颇有见地极其精辟,直接指出了李渊和裴寂在诛杀刘文静整个过程中的主从关系,李渊才是杀刘文静的最终决策者和实际意义上的主谋,裴寂作为李渊意图的一个执行者只是推波助澜,处于从属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