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锋教育

毕业论文代写:北京市城市反恐怖管理体制研究(开题报告)

来源:笔锋教育作者:admin网址:http://www.ibefront.com浏览数:3845 

   国内外关于恐怖主义及反恐怖主义的研究,皆以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界贸易大厦受袭事件为分界点。在此之前,由于恐怖主义事件的发生多聚集在俄罗斯和中东等个别国家和地区,模式上主要以传统的兵戎相见、双边对决为主,威胁群居民众安全的大型涉外恐怖袭击事件发生率相对较少,因此,无论国际社会、西方社会还是中国国内,对恐怖主义问题的研究都相对较少,研究层次往往停留在针对已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的对策性探索上,没有对其本质和根源进行深入挖掘,故无法形成具有前瞻性、实用性的应对恐怖主义事件的战略。即使有个别学者取得了成果性研究,往往也无法引起国际社会和学术界的重视。以当前国际社会恐怖主义研究主力军美国为例,“9、11”事件发生之前,美国社会各界关于恐怖主义问题的研究是在国际关系学、历史学、法律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综合的视角范围下进行的,一直处于国际关系学科研究的边缘位置。通过翻阅以往国际关系类研究主流期刊不难发现,《世界政治》、《国际组织》、《安全研究》等国际知名杂志鲜有登载涉及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研究的专题文章。“9、11”事件的发生对美国社会各层面的冲击是巨大的,不仅造成了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全民性的精神忧虑,还对美国一直标榜的“美国安全”观念提出了严峻挑战。至此,美国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全球化与信息化背景下,恐怖主义袭击的目的性、技术性和策略性完全颠覆了传统认知。甚至有学者认为,“走出恐怖主义占领地,选择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中城市作为袭击目标,制造影响更为广泛的国际恐慌,将成为今后恐怖主义行动的主要方向。”

城市恐怖主义已经成为每个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近年来,城市恐怖主义有愈演愈烈的发展趋势,给全球政治、经济  、文化带来了巨大威胁。2015年11月13日晚,法国巴黎遭受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恐怖袭击,死亡197人,给法国带来了巨大影响。早在2002年,公安部副部长杨焕宁在部分省区市公安机关反恐怖工作座谈会上列举一系列恐怖威胁时曾特别指出:境外“东突”组织声称,目前拥有21个训练有素、有专业技能的特别行动小组,有的小组已经到达中国内地的指定地点,并建立了非常牢固的据点和联络站,随时准备采取行动。“民运”敌对势力宣称要进行暴力“革命”,绑架国内“贪官污吏”,炸政府大楼、暗杀中央常委级别的人物,趁乱起事,让“共产党下台”。事实证明,在我国高压反恐的震慑下,国际恐怖组织和境内极端主义分子虽有所收敛但并未放弃,多年来一直利用中亚一些国家作为训练恐怖分子的基地,伺机在我国大城市举办一些大型多边国际会议、国际活动以及外国政要来华访问时进行破坏活动或恐怖袭击,以制造影响范围更广的恐怖效应。例如,中国新疆和西藏地区,长期遭受“东突”恐怖份子的严重威胁,恐怖份子多次制造“打砸抢”事件和“针刺”事件以及煽动民族分裂,给当地的人民群众财产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影响。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临近之际,臭名昭著的“藏独”组织—“西藏青年大会”主席次旺仁增公然鼓吹用自杀式袭击谋求“藏独”,准备至少再牺牲100名藏人,以达到破坏北京奥运会的目的;2011年7月18日,18名暴徒按照预先计划冲入新疆和田市纳尔巴格派出所,手持斧头、砍刀、匕首、汽油燃烧瓶和爆炸冲装置等。疯狂进行打、砸、烧,杀害一名联防队员和两名办事群众,杀伤两名无辜群众,劫持六名人质,在派出所楼顶悬挂极端宗教旗帜,纵火焚烧派出所。2013年10月28日,新疆极端主义分子乌斯曼.艾山携其母亲、妻子驾驶吉普车闯入北京长安街便道,连续冲撞“中国政治性要地”天安门广场前的人群并点燃车内汽油,造成3人死亡39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201431日晚920分,云南昆明火车站前发生惨剧,10多名统一着装的暴徒在云南昆明火车站蒙面持刀,突然对来往无辜旅客砍杀行凶。目前已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昆明“3·1”事件事发现场证据表明,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由此可见,在城市恐怖主义威胁笼罩下,民众安全岌岌可危。2005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新总规将北京的城市性质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将北京未来发展目标定位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2006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把当时的18个区县分成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四个功能区。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建筑,使古老的北京焕发出更加生机勃勃的神采。每年千亿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既拉动了北京经济的快速增长,又为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奠定了物质基础。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已达5910.6亿元。铁路旅客客运量达到9755万人次;北京还是全国航空线的交汇中心,2014年民航旅客客运量达到6100万人次,较上年增加470万人次。截至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14.8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02.7万人,户籍人口1316.3万人。北京拥有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2014年,全市公共电汽车线路达到749条,运营里程1.9万公里,运营车辆2.2万辆;轨道交通线路为15条,运营里程达到372公里。客运出租车运营车辆6.7万辆。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498.3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389.7万辆,轿车保有量286.2万辆。北京是全国最大的公路、铁路枢纽之一,与全国大多数大中城市之间均开通直达列车,2014年全市公路旅客客运量达到129918万人次。自2006年以来,北京市先后举办了中非合作论坛、亚欧首脑峰会,奥运会、残奥会、庆祝中国人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等一系列重大活动,面对京津冀一体化,北京迎来更大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城市恐怖主义带来的巨大压力,由于恐怖活动不仅带来巨大的物质现实破坏,而是一旦遭遇恐怖袭击后,给城市发展带来软阻力和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影响是不可俺估量的。尤其是首都北京,恐怖袭击带来的现实危害性会更大,国际政治影响力将会受到极大的冲击。而目前城市恐怖主义有着进一步向其他二线城市蔓延发展的趋势,诸如昆明、广州、沈阳等内地二线城市反恐工作压力骤增,本文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展开研究。

本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恐怖主义问题被称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是一场无休止的地下世界大战,给名国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恐怖活动的危害性和破坏性也越来越大。美国遭遇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后,世界各国均采取了一系列反恐怖措施,学界对恐怖主义和城市反恐怖问题的研究也起来越多。

西方国家对城市恐怖主义的研究开展较早,在涉恐怖研究各个领域有一定的研究,特别是“9.11”事件以后,国际社会掀起了反恐一个高潮。在对城市反恐问题的研究中,美国学者哈里.亨德森著《全球恐怖主义完全参考指南》、伊恩.莱舍尔著《反新恐怖主义》等新作问世。国外著作讨论较多的是恐怖主义根源治理以及对城市反恐怖空间结构的反思,特别是重点针对城市恐怖主义的应对问题研究。美国学者凯方的《减轻针对国内城市环境恐怖袭击的战略》中,研究了美国恐怖主义分子针对城市目标所采用的袭击方式,袭击城市建筑环境的原因,可能袭击的目标以及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袭击城市建筑环境的原因,可能袭击的目标以及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同时该书建议反恐政策的制定者在考虑减轻恐怖袭击影响时,要综合应用物质的、政治的、法律的和社会的策略,特别是政府管理和应急策略进行了详实的阐述,提出了城市反恐的可防卫空间理论。

在城市反恐怖应对机制方面,国际上尚无统一规范。华盛顿、莫斯科、伦敦等城市虽然也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应对反恐怖机制,但是这些都是针对单一城市,并没有确立国际统一的反恐怖应对标准。俄罗斯学者提出区域反恐怖概念,但是还没有学术成果涉及到建立城市反恐应对的国际统一标准。克里斯托夫著的《国际组织内幕》,安德鲁《跨国犯罪与刑法》文章都提倡建立城市反恐怖国际统一标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在全球建立起一个反恐防控体系。

国内学者对恐怖主义袭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的应急管理方面,与城市空间相联系的恐怖问题防范研究几乎空白,而专门针对首都北京反恐问题相关的研究就更加缺少。目前,通过查阅资料,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城市反恐怖的定义和特点研究。唐永军指出,现代城市恐怖主义的特点包括:一是鲜明的目的性;二是恐怖活动的有组织性;三是恐怖活动的隐蔽性;四是恐怖手段的先进性。

(二)对城市恐怖主义的成因研究。欧阳林超指出:恐怖主义多发生在大城市的原因是城市作为政治、文化中心,成为恐怖袭击的首先目标;城市人口密集、极易形成破坏的恐怖性后果。

(三)对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反恐怖研究。杨永平、张栋梁学者指出,城市轨道交通反恐怖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社会安全防范工程,需要各种力量的组织与配合,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不可预测性进一步增加了轨道交通的安全防范维度,“轨道交通不是恐怖主义的战场,把所有危险和威胁挡在或者赶到地铁外面去”是应当具有的安全防范理念。

在城市恐怖主义问题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基本达成了以下一致的观点和意见。一是恐怖主义危害越来越大,作案手段越来越高明,作案科技含量明显增加。二是打击恐怖主义必须加强国际国内立法工作。三是必须要重点防范重点城市地下交通及重要建筑物恐怖活动。四是重视对民众反恐怖意识培养。

而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反恐怖问题的研究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很少有文章对城市恐怖主义的概念进行一个明确的定义。二是很少有文章对一些经历过恐怖袭击的地方大城市是如何进行反恐怖措施进行总结。三是针对具体个案城市进行反恐怖研究的论文比较缺失。四是很少有文章针对城市反恐怖管理体制进行研究。这些正是本文想要突出研究的地方。

本文将站在城市恐怖主义威胁的视角下,运用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就今后北京市城市反恐怖管理体制进行重点探讨。

本人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条件

1.研究基础

2.相关实际工作经验

3.相关知识的积累和优势

自2013年3月以来,攻读了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专业硕士课程,目前已完成该专业全部课程的学习,掌握了一系列公共产品理论、公共政策制定、选择、执行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时间保障/论文写作进度

2015年05月-2015年07月    确定论文研究方向,搜集、整理相关理论资料;

2015年08月-2015年09月     撰写开题报告;

2015年10月-2015年11月    根据导师提出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写作思路;

2015年12月-2015年01月    完成论文初稿;

               

2016年02月-2016年03月     在导师指导下,对论文进行细致修改;

2016年03月-2016年04月     确定终稿,准备答辩。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和信息研究三种方法。

文献研究:通过深入图书馆和登录数字化图书管理库,在搜集并阅览大量有关城市反恐怖主义理论、政策、实践的著作、期刊、论文、网络资料、政府文件等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归纳、梳理出与研究当前城市反恐怖主义下相关的理论材料和研究成果。

案例研究:依据现有的关于城市反恐怖工作,理论研究成果和当前反恐形势相结合的实践需要,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以近年来国内外大城市发生恐怖袭击为案例进行具体剖析,为论文撰写提供必要、详实的论据。

信息研究: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相关科学研究原理,将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的与论文有关的信息资料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处理,获取具有突破性的理论认识,并对其应用于实践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论证。

1、中国反恐怖工作内容复杂、形式多样;

2、恐怖主义蔓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城市反恐怖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不可预测;

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反恐怖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中的综合、有效运用具有局限性。

论文

提纲

(至少

列至

二级

 标题)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 导  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理论价值                        

2.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内文献综述                    

2.国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本文创新点

二、城市反恐怖综述

(一)恐怖主义和城市反恐怖问题的概念界定

1.恐怖主义的概念                

 2.城市反恐怖的概念

(二)全球城市恐怖主义的现状与趋势

1.全球城市恐怖主义的现状

2.全球城市恐怖主义的趋势

(三)全球城市反恐怖管理的现状与趋势

1.全球城市反恐怖管理的现状        

2.全球城市反恐怖管理的趋势

三、北京市城市反恐怖管理体制的现状及问题

(一)北京市反恐怖工作的基本状况

(二)北京市城市反恐怖管理体制的现状

1.北京市城市反恐怖管理体制的架构    

 2.北京市城市反恐怖管理体制的运作

(三)北京市城市反恐怖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 国外典型城市反恐怖管理体制的经验及借鉴

(一)美国华盛顿城市反恐怖管理体制      

(二)法国巴黎城市反恐怖管理体制

(三)俄罗斯莫斯科城市反恐怖管理体制  

(四)国外典型城市反恐怖管理体制对北京的启示

五、 完善北京市城市反恐怖管理体制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高效动态统一的反恐怖信息体制

(二)完善统一完整垂直高效的扁平化指挥体系

(三)完善常备与预备相结合的柔性组织体系

(四)完善互动高效的多部门合作机制

(五)完善统一高效的突发联动应对机制  

(六)完善统一高效的事后处理机制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陈静、王泽东.当前我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及反恐对策.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J]2005,5.

[2]杜邈.反恐刑法立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3]段洁龙.国际反恐法律文件汇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4]丁世伟.借助全市反恐工作机制提高首都警卫工作反恐能力.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J]2004,1.

[5]高剑锋.当代我国反恐工作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郭浩天.非传统安全背景下我国反恐警务的变革[J]法制与社会:2015,3.

[7]何会锁.浅析新形势下我国公安警卫工作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中国公共安全[J]2010,3.

[8]黄明.十运会安全保卫工作的实践与启示.公安研究[J]2005,12.

[9]黄金成、保佳福.论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法制与社会[J]2009,18.

[10]刘玉燕.反恐怖主义与我国东北地区城市安全.东北亚论坛[J]2008,5.

[11]李涛.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手册[M].北京:军事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12]李润田.现代恐怖活动的形式特点及对策.武警学院学报[J]2003,3.

[13]梁冰.奥运安保反恐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4]陆齐红.强化反恐意识应对安全威胁.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11,4.

[15]汪川.反恐处突新思维:美军非致命性武器运用和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2014.

[16]赵秉志.杜邈.中国反恐法治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17]胡文祥.反恐技术方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18]潘新睿.城市恐怖主义防范的国外经验与中国借鉴[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4, 4.

[19]刘玉雁.中国政府恐怖主义危机管理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0]王沙骋.我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及情报反恐研究.中国软科学[J]2014,2.

[21]周庆.奥运安保对城市反恐重要目标安全防范的启示.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13,3.

[22]周庆.城市反恐重要目标安全防范试点与研究.政法学刊[J]2013,3.

[23]江焕辉、师法起、贺菲.反恐与协同指挥系统研究—以指挥、情报与侦察、监视为视角构建三维空间安全.四川警察学院学报[J]2012,2.

[24]徐天合.安全保卫实务[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25]姚臻.关于制定反恐法相关问题的思考.伊利州委党校学报[J]2009,2.

[26]杨晓杰.当前形势下做好反恐维稳工作的对策思考.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2011,1.

[27]王岩.我国反恐机制的构建.中国公共安全[J]2011,1.

[28]胡联合.全球反恐论[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

[29]王林.美国社区反恐与反恐警务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

[31]朱顺弟.我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及对策.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5,5.

[32]胡建奇.美国反恐跨部门协同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

[33]孙昂.国际反恐前沿——恐怖主义挑战国际法[M].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3.

[34]王洪军.我国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武警学院学报[J]2004,5.

[35]王伟光.恐怖主义—国家安全与反恐战略[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1.

[36]赵秉志.杜邈.中国反恐法治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37]魏圭.北京“10.28”暴力恐怖袭击案件的启示》.法制博览[J]2014,19.

[38]朱丽丽.我国恐怖活动犯罪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9]吴助斌.长沙市城市反恐问题研究 [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0]郑中波.三维公安警卫地理信息系统 [D].济南: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1]岳虹.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反恐—以奥运安保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2]张金平.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策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3]赵纪梅.当前中国反恐政策探析.工会论坛[J]2005,3.